河北阜平縣:太行山“金傘去九宮格空間傘”的升級之路_中國網


陽光透過棚頂的透明塑料膜,灑在整齊排列的菌床上,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泥土氣息和淡淡的菌香。菌棒上,一朵朵“小傘傘”破土而出,淺褐色的菇面上紋路清晰,像是開出一朵別致的花。“這種品相的是一等花菇,我們爭分奪秒在菌菇開傘前采摘下來,這樣才能賣出好價錢。”采菇人張大姐一邊介紹著,一邊把摘下的菌菇按品級分類放到不同的簍子中。

除了與時間“賽跑”的采菇人,還有承包大棚種植食用菌的“時間管理大師”、香菇包子生產線上的“小能手”等,河北保定市阜平縣和食用菌產業牢牢捆綁在了一起,這個氣候冷涼、土地較為瘠薄的山區,如何開出“金傘傘”并走出了集約化、規模化、特色化的阜平食用菌產業之路?日前,記者走進阜平,在太行山區深處尋覓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發展故事。

食用菌緣何成為新希望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阜平山地地形的真實寫照,這里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依托產業脫貧,還得是短平快的產業。”這是阜平縣政府的最初謀劃。立足于阜平的資源稟賦,經過多方研討與探索后發現,“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的食用菌是個突破口,同時阜平冷涼的氣候正適宜食用菌的生長。2015年,阜平縣決定將食用菌產業作為扶貧主導產業全力推進。

新事物的推廣總是困難重重,政府組織專家開宣講會,講解種植食用菌致富的可行性。“我們連蘑菇都沒怎么吃過,怎么種?”“我們沒有經驗,也沒有啟動資金,賠本了可怎么辦?”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打起了退堂鼓。種食用菌在阜平是個新鮮事,村民們普遍有顧慮。

為了讓百姓放心,政府牽頭提出了讓百姓安心的新方案,在全縣范圍內配建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區,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領農戶邁出第一步。“該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干兩頭、群眾干中間,鄉親們只管種菇,科研、管理、收購、技術推廣等都交給企業來辦。”阜平縣食用菌辦公室主任劉吉軍介紹道。

園區不僅配備了先進的生產設備,還吸引多家龍頭企業入駐阜平助力菌棒生產,滿足阜平大棚菌棒投放量。較高的菌棒生產能力為延長最佳出菇周期打好基礎,出菇后企業以高于市場價格回收并及時結款,更為農戶安心種植打了一劑“強心針”。

僅靠完善的基礎設施還不夠,食用菌種植是個技術活,零基礎的農戶如何管護大棚里的“金傘傘”才能讓效益最大化?

專家和技術員進村入棚,手把手幫菇農解決技術難題。“如何調節菇棚的溫度、濕度,什么時間通風換氣,如何疏菇,從菌棒入棚到出菇管理,每個環節的管護都要細致入微。”阜平縣食用菌專家組組長侯桂森介紹,“食用菌專家組在人員培訓、標準制定、流程規范上下功夫,對每個環節都作了明確規定,確保食用菌在最佳環境下茁壯成長。”

為實現周年出菇,食用菌專家組還給大棚排了序,每年8月中旬開始安排放菌棒,持續到來年春節結束,確保及時供應市場。由于阜平縣海拔差異較大,高海拔地區大棚的出菇時節可以橫跨夏天,在其他地區生產受限時,阜平香菇仍以高品質標準送到百姓餐桌上,山區地形成了阜平食用菌發展的制勝法寶。

怎樣激活農戶致富內生動力

正值蘑菇采收期,記者在食用菌大棚外見到了阜平縣色嶺口村的村民顧軍。“我快60歲了,身體一直不好,做不了重活,也無法外出務工,家中沒什么積蓄。”2016年冬天,聽說承包大棚的啟動資金可以貸款,顧軍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成為第一批承包食用菌大棚的農戶,低利率、零抵押貸款10萬元,包下了家門口的一個食用菌大棚,這也給顧軍的生活帶來了轉機。

“我第一年嘗試就賺了4萬余元,如今貸款早已還完,家里有了存款,日子越過越紅火。”顧軍提起食用菌種植滿臉笑意,“現在特別知足,有經驗之后效益越來越好,一年收入近10萬元,過去對食用菌產業存疑的村民看到我賺錢后都想著承包,但大棚數量較少,誰也不愿意放棄致富的好機會。”

阜平縣的大棚基礎條件、菌棒質量相同,但各個大棚內出菇率家教和出優質菇的數量卻不盡然,精細化管護是關鍵。致富能手一年管理一個暖棚,像照看自家孩子似的悉心照看每朵菌菇。“溫度高時小菌菇生長速度很快,通風調節溫度可以為采收爭取時間,采收順序也很關鍵,可以說處處是學問。”色口嶺村農戶王萍說道。

“你看,輕輕一按大棚的棉被就收上去了,現在這個季節,早上太陽出來把棉被收起來給大棚升溫,快到中午再放下來讓大棚降降溫,濕度、溫度都有監測,跟著專家學好種植技巧,用心管護才能有個好收成。”大道村農戶周勇談起種植經驗滔滔不絕。從最初的“門外漢”到如今的“小行家”,阜平縣農戶們在嘗到致富甜頭后,都在積極探索著食用菌種植的小技巧、好方法。

除了承包大棚種植小樹屋食用菌,許多農戶通時租場地過參與加工、銷售等環節,實現了增收致富。“土地流轉后可以賺取租私密空間金,我在食用菌大棚里打零工,采菇工作雖然辛苦,但在家門口就業,一小時10元的工錢也從不拖欠。”張大姐說道。食用菌產業已間接帶動就業2500余人,為當地農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

產業發展終究要依靠農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從開始需要政府引導、補貼吸引、技術保障等保障因素到位農戶才愿意一試,到如今農戶爭先恐后自主發展食用菌產業,農民從“要我干”轉為“我要干”,阜平走出了一條激活農戶致富內生動力的新路子。

產業提檔升級秘訣在何處私密空間

走進河北國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棒生產車間,自動化攪拌、自動封袋、自動注射菌絲,菌棒生產全流程自動化、智能化讓人不禁贊嘆。據該車間負責人張慶亮介紹,公司正打造食用菌智速繁育中心,預計今年10月投產,投產后年產菌棒4000萬棒。

“通過新技術、新科技賦能食用菌產業,采用液體菌種智速繁育技術、自動舞蹈教室智速裝袋技術、自動化智能控制恒溫養菌等國內領先的食用菌生產技術,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菌菇質量。”劉吉軍介紹道。

此外,后熟養菌車間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通過延長生產車間的養菌時長,縮短在菌菇大棚內的生長時間,進一步提高出菌效率。“菌棒進了大棚就直接進入出菇期,可變‘一年一季’為‘兩年三季’或‘一年兩季’,推動農戶每年每個棚增收50%以上。”侯桂森說。

技術保障品質、產量的同時,發展品牌效應刻不容緩。如今,“老鄉菇”的品牌實實在在打響了,阜平“老鄉菇”在北京新發地的市場份額達50%左右,更有深圳、廣州、連云港等地的客戶直接電話聯系訂購。談及“老鄉菇”品牌走得穩的原因,侯桂森直言品質當然是第一位的,但管理模式的作用也不可小覷。

阜平縣龍頭企業牽頭統一建棚、統一品種、統一制袋、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由農戶分戶經營管理。集約型管理是品牌發展的秘訣,從源頭加強質量管理,推廣標準化生產,開展食用菌綠色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市場認可度自然顯著提高。

阜平縣通過延伸食用菌產業鏈條,在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基礎上激發產業發展活力。“全產業鏈升級加工也是一項重點工作,預制菜、果蔬冰溫庫項目、香菇烘干車間已投入運營,大大提高了阜平香菇附加值。鮮切菇、香菇干、鮮食香菇包子、餃子等產品已走向市場,日產40噸的加工流水線讓小小香菇以分享更豐富的形式進入大眾視野。”侯桂森說。

截至目前,阜平縣食用菌種植總面積達2.1萬畝,規模園區102個,建成食用菌棚室4600余棟,年栽培菌棒8000余萬,產量約7萬噸,綜合產值達10億元以上。隨著菌菇培育中心的不斷擴大,阜平縣已形成集菌棒生產、食用菌種植、產品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未來,阜平縣將把食用菌產業輻射到周邊地區,真正實現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