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汪汪崗前培訓” 合格導盲犬為何稀缺?去九宮格_中國網


本期我們一起走進導盲犬的世界,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導盲犬,導盲犬是經過嚴格、專業訓練的幫助視障人士出行的工作犬。導盲犬溫順聰明,常見犬種有拉布拉多巡回獵犬和黃金巡回獵犬。日常生活中,導盲犬是如何成為視障人士的“眼睛”?首先,導航是導盲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們可以根據指令和手勢來引導主人向前走、左右轉彎、上下樓梯等,并確保周圍沒有危險物品。在實際出行中,導盲犬還需要幫助主人安全躲避障礙物。此外,導盲犬還會承擔交通指揮的責任,在紅綠燈或行人信教學場地號燈發出通過信號時,導盲犬要準確識別并引導主人安全通過馬路。

我和我的光明“引路者”

大屏幕上的這只導盲犬名叫拉布,它的主人王迪是一名盲人按摩師。王迪從小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幾年前,王迪視力突然惡化,導致無法獨自出行。他因此申請了導盲犬拉布。拉布的到來給王迪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他們之間發生了瑜伽教室什么樣的故事?

王迪從事盲人按摩工作,每月收入大概3000元,而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會優先為本地的盲人提供導盲犬。所以,王迪提出申請后,很快就免費得到了一只名叫“拉布”的導盲犬。在“拉布”正式上崗前,王迪還與“拉布”進行了一段彼此熟悉的磨合期。

從王迪家到按摩店約一公里的路程,穿過三個路口。拉布會帶著王迪躲避障礙物,也會帶著她過馬路。

而當王迪到達按摩店開始工作后,“拉布”就會安靜地等著她。

“拉布”守護著王迪,平時王迪對“拉布”也是寵愛有加,每月她都會拿出1/3的工資做“拉布”喜歡的鮮食犒勞它。工作之余,王迪常常帶著“拉布”出門吃小灶。有時遇到怕狗的人,“拉布”也在努力釋放善意。

王迪說,近幾年隨著人們對于導盲犬認知的提升,出門收獲的溫暖逐漸增多。閑暇之余,他們會經常一起吃飯、逛街,到海邊親近大自然,放松心情。

一只合格的導盲犬是如何練成的?

對于視障人士來說,每一次出行都是性命攸關。作為“眼睛”,導盲犬守護著視障人士的出行安全,必須訓練到100%不會出錯。這樣苛刻的要求,也讓導盲犬成為所有工作犬里淘汰率最高的犬種。那么,一只合格的導盲犬是如何被訓練出來的?近日,記者走進國內首家導盲犬培訓基地——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

揭秘一只導盲犬的“崗前集訓”

在位于大連醫科大學校園內的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上百只拉布拉多犬剛剛結束午休,走出籠舍,在場地內玩耍。

訓導員告訴記者,導盲犬的一生分為寄養期、訓練期、服役期和退役期四個階段。這兩只剛出生兩周的小拉布拉多犬,再過一個月就將被送往愛心人士家庭寄養,熟悉與人相處的過程。

市民丁藝今年初申請寄養了一只導盲犬幼犬,寄養期間除了要承擔購買狗糧的費用,他還要用心培養導盲犬的穩定情緒,完成教學到室外指定地點排便,不上床和沙發,不亂咬物品,不亂叫等家庭素養訓練。

寄養家庭負責將導盲犬養到一周歲,經評估合格后才會進入導盲犬基地接受技能培訓。訓練周期為一年到一年半。一只合格的導盲犬要具備引領使用者繞開障礙物、過馬路、上下樓梯、乘坐交通工具等60多項基本能力,并記住30個以上的口令,7個以上的目的地,幫小樹屋助視障人士獨立安全地出行。

訓練期結束,考核合格的導盲犬還需要和視力障礙人士進行為期40天左右的共同訓練,我們拍攝時,來自湖北的林女士1對1教學就正在與等候了三年的導盲犬進行共同訓練,待彼此熟悉后,經考核通過,就可以簽署協議,免費領取導盲犬使用了。

導盲犬因何稀缺 “一犬難求”如何解決?

導盲犬是視障人士的“眼睛”,引路的“明燈”。而在我國,相對于龐大的視障人群,導盲犬可以說是十分稀缺。根據中國盲人協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1731萬視障人士,而現役導盲犬的數量卻僅有400只左右。遠遠達不到國際導盲犬聯盟所認定的1%的普及比例,導盲犬為何如此稀缺?面對視障人士“一犬難求”的困境,該如何解決?

導盲犬培訓難度高 費用高昂

基地工作人員介紹,培訓導盲犬由于周期長,算上犬糧、防疫、日常水電、場地以及人工費用等,平均培訓一只導盲犬的費用在20萬元左右,而作為公益機構,基地的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和愛心人士資助,并沒有長期穩定的經費來源。很多員工都是抱著對導盲犬的情感從事訓導員工作,流失情況嚴重。

智能導盲犬:探索視障人士出行另一種可能

在傳統導盲犬數量短期內難以提升的情況下,日前,西北工業大學團隊開發出了一款智能導盲犬,力圖在未來可以帶領盲人過馬路、上臺階、坐電梯等。最近,通過模塊升級,這款智能導盲犬也在不斷提升實時的智能響應能力及人機交互體驗。

目前,該智能導盲犬已可實現在無網或信號不佳的情況下使用。然而,從科研到實際應用,仍有不小的距離。

研發團時租會議隊表示,目前智能犬的成本相對較高,未來隨著技術的迭代成本會不斷降低,團隊還將通過增加微表情識別功能,“教會”智能犬判斷主人不同的情緒,從而作出相應服務。

我國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有法可依

近年來,公共政策成為助推導盲犬普及的重要動力。2012年8月1日起施行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規定,視力殘疾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供無障礙服務。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條例》明確了視力殘障者可攜帶導盲犬進站乘車。2022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鐵路旅客禁止、限制攜帶和托運物品目錄》規定,持工作證明的導盲犬,可以隨旅客一同上車。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規定,公共場所經營管理單位、交通運輸設施和公共交通運輸工具的運營單位應當為殘疾人攜帶導盲犬、導聽犬、輔助犬等服務犬提供便利。盡管有了法規的支持,但在一舞蹈場地些公共場所,視障人士攜帶導盲犬被拒絕進入的情況仍是時有發生。那么,社會公眾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導盲犬呢?

中國殘聯理事 中國盲人協會主席 李慶忠:盲人攜帶導盲犬出行,是盲人獨立有尊嚴生活的象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征。另外就是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接受公共服務,也是我們國家法律規定的盲人的無障礙的權益。幫助他們實現這個權益,是我們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和義務,特別是我們有關的公共服務部門,要提高這個法律意識,把國家的有關法律規定,落實到相關的行業服務標準規范之中,加強員工的培訓和知識普及,歡迎導航犬進入公共場所,避免出現被拒絕的情況。另外對于我們個人來說一方面要認識到導盲犬它對盲人群體的重要性,它是一個非常安全的,不會對人造成傷害,所以不要害怕和拒絕它。同時也在它工作的時候,不要去打擾它、引逗它、投喂它,避免它的注意力對盲人出行造成安全問題。(記者 高磊 賈鐵生 李新峰 秦祎 侯瀟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